学工风采

园艺疗法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探究——以“心间‘绿’动,园艺育心”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训练营为例

作者:陈海杰 李艳 万代林  发布时间:2023-12-11  阅读次数:

疫情封校期间,大学生各类心理健康问题陡增。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,探寻生命意义,beat365中国在线体育积极创新心理育人内容与形式,将育德、育劳、育美与育心相融合,借鉴园艺疗法,通过园艺操作、绿植种植与团体心理辅导相结合,成功举办第一期“心间‘绿’动,园艺育心”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训练营,取得良好效果。

一、案例摘要

“心间‘绿’动,园艺育心”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训练营,将劳动教育、美育教育、心理教育、思政教育相融合,旨在打造具有沉浸式体验、参与式教学的心理特色项目,帮助大学生积极面对生活,培养“珍爱生命、关爱自我、热爱生活”的健康理念和积极心理品质。训练营紧紧围绕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,开展园艺操作、植物种植、团体辅导、感悟分享、成果交流等系列活动,帮助同学们理解生命的意义,培养自信、乐观、韧性、希望等积极心理品质。训练营不仅帮助学生重视劳动实践过程,同时鼓励学生不断学习园艺相关知识,珍惜每一次劳作过程,在活动中体验播种劳作乐趣,感受植物生长变化,积极思考,体会生命的美好,从中获得个人成长,最终实现园艺育心效果。

二、案例解析

案例思路与理念

1.案例思路

笔者通过收集文献,查找资料,借鉴园艺疗法(HorticulturalTherapy),确定以“心间‘绿’动,园艺育心”为主题,鼓励参与者与自然植物进行亲密接触,通过自然植物等元素影响学生的感知、情绪及认知,从而最大限度地改善身体机能、认知功能与身心健康。研究发现“园艺疗法”能够降减缓心跳速度,改善情绪,减轻疼痛,对促进心理健康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。案例将劳育、美育、德育与育心相融合,提升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和生命意义感。开展团体辅导,聚焦学生在园艺操作、绿植种植中遇到的问题、体验,将心理韧性、自我效能感、希望、乐观等积极心理品质主题教育贯穿其中,同时引发关于生命意义的大讨论,使学生在劳动中感悟生命意义,增强自信、乐观与希望,提升心理弹性,提升自我生命意义感。

2.案例理念

“心间‘绿’动,园艺育心”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训练营,借鉴园艺疗法,即通过建立学生和植物之间的生命共情,借由实际接触和运用园艺材料,维护、美化植物或盆栽,接触自然环境而纾解压力,治愈心灵。同时,运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,结合园艺操作、绿植种植过程,引导同学们培育积极心理品质,不断提升面对挫折的心理韧性,提升生命意义感,培育自尊自信、理性平和、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。

案例设计与实施

1.案例设计

1确定主题内容

案例主题为“心间‘绿’动,园艺育心”,分为四期依次开展,将心理主题贯穿于团体辅导过程中,分别为“提升生命意义感”“提升心理韧性”“探索自我,悦纳自我”“希望,明天会更好”,培育大学生积极心态。

(2)设计活动形式

一是选择合适的园艺操作内容,并根据时节确定绿植品种,确保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较好地完成种植和养护任务,看到植物从发芽到开花的过程;二是确定团辅活动形式,设置园艺操作、绿植种植感受分享、成果展示、小组讨论等环节,增强学生积极参与性。

2.案例实施

1前期筹划

前期与成员充分沟通,了解学生内在需求,做好时间规划,避免时间冲突,做好突发事件和意外事件解决方案。根据心理主题,准备合适的道具,做好场地的预约和布置。最后确定宣传渠道,制作宣传手册和相关通知。

(2)案例实施

提前一周集中去园艺种植基地进行劳作,松土、播种、浇水、施肥等,发放绿植种植物品和材料,成员带回寝室种植。第二周起,开始每周一次的团辅,每次2.5小时,共计4次。期间,安排两两一组,负责园艺种植基地的浇水、施肥等劳作,观察绿植生长过程,记录感受。

训练营第一期主题关于“提升生命意义感”。开展互动游戏,建立团队,结合园艺操作、植物种植心理过程,探寻生命意义,并鼓励成员积极感受生活中的积极事件。

训练营第二期主题是“提升心理韧性”。训练营成员共同前往园艺种植基地仔细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,并分享在植物种植过程中的成功经验、心路历程和感受变化,以劳动体验、理论讲解、游戏体悟、纸笔练习、小组讨论、现场分享等多种形式,引导学生面对各种压力和生活中不确定性的事情,学会转变思路,不抛弃不放弃,提升心理弹性。

训练营第三期的主题是“探索自我,悦纳自我”。训练营成员共同前往园艺种植基地再次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,并相互描述彼此所种植物的外观、触感等特征,引导学生懂得每个个体都有独特、出众的一面,鼓励学生保持自信,悦纳自我。通过自画像、生命的高光时刻等环节,引导同学们客观全面认识自我、接纳自我,不断提高自我效能感。

训练营第四期的主题是“希望”。请全体成员将养护的绿植带到活动现场,成员用照片、视频及文字等展示园艺种植基地植物成长历程,相互分享植物的种植、养护全过程,交流本次训练营的心路历程,引导同学们相信事情总是会有好转的时候,保持对未来充满希望。

工作实效与经验

“心间‘绿’动,园艺育心”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训练营活动自2022年4月初启动,持续两个多月,学生参与积极性高,中途无人脱落,活动反响好,成员评价高。

1.加强与后勤部门合作。由于此项目涉及园艺操作、绿植种植,需要学校后勤部门园艺工作人员帮助和指导。

2.提前对植物有深入的了解。领导者需要对所种植或养护植物的生长习性十分熟悉,能够确保植物能够顺利生长,为后续活动奠定基础;

3.成员建立良好的沟通。领导者需要在前期与成员建立良好的沟通,可通过问卷等形式了解成员具体状况,为成员制定有针对性的活动方案。

4.持续关注成员的反馈。通过在活动中不断与成员沟通,并根据成员对于活动的反馈,进而不断改进或更新活动方案。

5.持续学习和提高专业水平。持续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,在实践中不断查漏补缺,进一步提高活动的有效性,为成员提供更好的体验。

三、案例点评

案例典型特征

1.四育融合。案例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这一热点,同时根据学院特色选择园艺作为切入,将园艺操作、绿植种植与团体辅导有机结合,实现育劳、育美、育德与育心相融合,鼓励学生在自然中享受劳作之美、绿植之美、生命之美,提升积极心理品质。

2.体验性强。团体辅导活动环节,充分利用团体动力,精心设计各类心理主题,通过小组讨论、个人分享、成果展示等方式,充分激发学生参与性、体验性、探索性,提升心理育人实效。

案例推广价值

1.多育融合,提升心理育人。“心间‘绿’动,园艺育心”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训练营,借鉴园艺疗法,鼓励学生亲近大自然,感受劳作之美、绿植之美、生命之美,将育德、育劳、育德、育心相结合,育人效果明显。

2.聚焦现实困扰,回应学生心理需求。一方面,此活动进行时间为2022年4月,正值由于疫情封校隔离期间,学生急需负面情绪宣泄出口,园艺劳作、绿植种植、团辅活动,都及时缓解学生焦虑、抑郁等情绪。另一方面,领导者在团辅中,聚焦成员现实心理困扰,通过团体动力作用,及时回应学生心理需求,达到心理育人效果。

3.利用团体动力,增强自我认知。拥有独立健康的自我意识对大学生维持心理健康尤为重要。大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可以通过他人的反馈、反射性评价、依据自己的行为判断、社会比较四个方面获得。“心间‘绿’动,园艺育心”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训练营采用团体心理辅导,能帮助学生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,通过他人反馈了解自己,使学生拥有对自我有客观清醒的认知,有助于学生生涯规划和后续发展。

思考与建议

“心间‘绿’动,园艺育心”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训练营是一项由专业领导者为引导,以心理问题预防为目的,结合心理育人、劳动育人、美育育人、思政育人的活动,帮助学生调适心理,采用团体心理辅导培育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。若进一步推广此项目,建议:

1.给予参与者适当指导,例如:园艺行为操作、社交引导等,鼓励参与者融入活动群体,提升社交感和归属感;

2.设计多元化活动内容,主要是从活动组织形式、活动内容、体验感官、社交目的等角度进行考虑,适时设定活动内容与主题,增加活动的新鲜感,也可设置和大学生生活和讨论热点相关的主体,提升学生的参与感;

3.融入自然因素和园艺因素,根据周围环境因素进行颜色、形状、线条、光影等搭配,从而设置相应的花境或人工植物景观,进而使学生紧张的身心得到放松。这部分离不开学校后勤部门园艺工作人员的参与帮助。

上一条:第四期“我真的很不错”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培养团辅第四次活动顺利开展

下一条:团体辅导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应用探究——以“圆梦新‘食’代,‘职’面向未来”大学生就业胜任力提升团体辅导活动为例

关闭

版权所有 beat·365(中国)在线体育-官方登录入口

邮编:230601地址: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城翡翠路420号

扫一扫

公司官方公众号